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被確定為全國46個生活垃圾分類先行先試重點城市之一。近年來,成都市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法規(guī)、政策、標準及設施體系建設。目前,生活垃圾由混合處理轉變?yōu)榉诸愄幚?,分類處置格局已基本形成?/p>
市、區(qū)(市)縣兩級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實現高位統(tǒng)籌。制定領導小組工作規(guī)則,實行每月考核、季度通報、年度考評和問題反饋、排名通報等制度,推動市、區(qū)(市)縣、鎮(zhèn)(街)建立三級督促機制,強化上下聯動;樹立“管行業(yè)就要管分類”的理念,市級相關部門協同聯動,全面開展垃圾分類組織動員;市級牽頭抓總、部門協同配合、三級督查、四級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已經形成。
制發(fā)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法規(guī)1個、地方標準2個、政府政策文件4個及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和大件垃圾管理等配套文件30余個?!冻啥际猩罾芾項l例》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實施,覆蓋全類別、全鏈條的生活垃圾分類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社會各方協作、責任明確的生活分類管理體系加速重構。
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建設改造,推進分類投放容器更換和標志更新,加快標準化投放設施和大件垃圾集散點建設;推進社區(qū)回收站點建設,鼓勵設置智能回收設施,建設“碳中和”小屋等,推廣移動回收服務,暢通回收利用渠道。全市共鋪設四分類投放容器約36萬個,建成標準化投放站點2.6萬余個、回收站(點)2849個、大件垃圾集散點200余個,覆蓋1.8萬余個居民小區(qū),實現了分類投放設施居民小區(qū)全覆蓋。
創(chuàng)新“成建制”推進工作模式,設立垃圾分類以獎代補專項資金,推動增配廚余垃圾收集車,推廣廚余垃圾以桶換桶收運模式,在“碳惠天府”平臺上線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和大件垃圾預約收運模塊,建立分類收運體系。
實施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補短板行動,2020年年底建成萬興(二期)、鄧雙、簡陽、寶林4座環(huán)保發(fā)電廠,2021年印發(f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明確2021年~2023年處理項目建設目標。
制發(fā)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及示范區(qū)評定辦法,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評定、達標驗收和典型評選。全市共評選出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小區(qū)1.2萬余個,評出示范小區(qū)748個、示范社區(qū)68個、示范街道8個,先進個人302人、先進家庭480個、先進單位(含機關、學校)200個。
同時,成都市通過強化三級監(jiān)管、推進循環(huán)利用,實現固廢處置管理由簡單化向精細化的轉變。
建立三級監(jiān)管、三級監(jiān)測制度,強化全市其他生活垃圾處置統(tǒng)籌調度和污染物排放監(jiān)管,積極推動飛灰處置新技術探索和推廣,指導填埋場有序開展生態(tài)修復。目前除1座市級填埋場在運外,8座區(qū)(市)縣填埋場已實行封場管理,9座生活垃圾焚燒環(huán)保發(fā)電廠日處理生活垃圾1.88萬噸,形成了以焚燒為主、填埋作為補充和應急的處置格局。今年1月~8月,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92%,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作為生活垃圾分類先行先試重點城市之一,成都市以推進餐廚垃圾源頭“減量化”、收運“規(guī)范化”、處置“資源化”、工藝“多元化”為目標,積極推動開展前端“油水渣”分離減量試點、分布式小型處理設施建設等工作,強化社會協同處置,積極探索經濟、環(huán)保的處理技術路徑,形成了源頭分類減量、政府與社會協同收運、“集中規(guī)模化+分布小型化”餐廚垃圾處置模式。
原標題:成都構建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新格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