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一天,崔延龍第一次踏上了老撾的土地。
剛下飛機,赤道的陽光,就穿透海風,熱情而猛烈的撲打在他白凈的臉上。
匆匆14年過去。
小崔,變成老崔。小白,變成老黑。
老崔灑下的汗水,沿著他的腳步,從東南亞到非洲,拔地而起一座座水電站,清潔綠色的電力,穿行在赤道的山川、河流、草原、沙漠,一直伸向遠方。
崔延龍來自中國水電十五局。2008年底,中國水電十五局中標老撾南俄五水電站工程。2009年7月,水利水電工程專業(yè)畢業(yè)的小崔,手上拎著一包衣服、肩上扛著沉甸甸的使命,被派到了這片熱帶雨林,參加工程建設。
小崔那時候初來乍到赤道國家,站在一群黝黑的老撾“老鄉(xiāng)”中,猶如一顆白嫩的豆芽菜,常常引來“老鄉(xiāng)們”或善意或不那么善意的逗樂,但小崔卻不惱。
彼時的老撾,水電發(fā)展和中國國內相比,技術差距很大。原有老舊的火力電站已越來越難以滿足供電要求,小崔他們?yōu)榱俗尷蠐霌碛谐渥愕碾娏ΡU希瑤淼氖钱敃r國內最先進的技術和工藝。
小崔入職的第一個崗位是測量員。每天清晨,他的身影總會第一個出現(xiàn)在水電站土建現(xiàn)場,不停地喊著號子,帶領老撾勞工們搬運著大大小小的機械與儀器,穿梭在整個工地的每個角落。
為了能夠提高項目地下洞室群的測量精度,確保廠房上下游洞室準確銜接。小崔與來自中國的兄弟姐妹們,白天扎在工地學習研討,晚上回到宿舍測算繪圖。他們拿出的“漂亮活”常常引來甲方的贊嘆。
現(xiàn)場工作是一項苦差事,每天搬著幾十到幾百斤不等的儀器設備挪來移去。老撾勞工的辛苦,小崔看在眼里也疼在心上。為了減少他們的勞動量,他對自己嚴格要求,堅持自己多走路,多看現(xiàn)場,設計精益求精,安排嚴絲合縫,以“準”而“精”的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務。
10年,日復一日,赤道的陽光毫不吝嗇地傾瀉著它的熱度。白天,鋼筋就像是剛出爐的碳條,冒著火舌炙烤著他們,汗水滴在鋼筋上“滋滋”冒著白煙,撬棍拿在手中像燒火棍一樣燙手。
10年,小崔記錄了90本施工日志,穿壞了30多雙工作鞋。小崔和他的中國同事,帶領著老撾勞工,測量、放線、邊坡刷坡、道路平整、建設營地,悉心培養(yǎng)了一大批熟練操作者。小崔曬黑了,與老撾工友站在一起似乎分不出彼此了,但他的技術更爐火純青了,經(jīng)考核很快晉升為工程師。
10年現(xiàn)場的摸爬滾打,小崔不僅施工技能日臻完善,而且練就了一口熟練的老撾語。他從一名中國技術員,變成了施工現(xiàn)場的“老語通”,帶出了數(shù)十位懂施工的洋徒弟,他也逐漸走向了項目管理崗位。
在國情迥異的國家,要想干好活,首先得說好話,溝通無障礙,意思才能表達無礙。為了能“達意”,小崔就敢張口、大膽說。常年的現(xiàn)場工作塑造了小崔粗獷豪放的性格,每天對著眾多老撾員工“大呼小叫”,與他們的交流來得更直接更流暢。他似乎有良好的語言天賦,很快就能熟練地與業(yè)主和監(jiān)理交流了,其實這份天賦來自更多的交流。
小崔的宿舍就是一個小會客廳,他是一個十足的茶葉愛好者,桌上擺滿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茶葉罐。與喝酒相比,他更喜歡給上門的客人沏上一壺好茶,邊品邊聊。有時他會得意地向大家介紹這些茶葉的種類、產(chǎn)地、來歷、口味差異等等,如數(shù)家珍。久而久之,老撾員工和監(jiān)理都知道項目上有一位“茶文化大師”,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小崔這里沏上一壺熱茶,談笑風生,這里似乎成了小小的茶館。他們不無調侃地說,這是從“社交300句”開始教授老語。正是在這調侃的輕松中,不僅有語言上的學習交流還增加了感情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各方匯聚于此,在品茶過程中共同解決了無數(shù)工程上的難題。
2018年,當小崔升任中國水電十五局馬里古伊那水電站項目常務副經(jīng)理時,他也將這個“茶館”從老撾沿著赤道“平移”到了非洲國家馬里。
初到馬里,撒哈拉的陽光和風似乎比東南亞來得更加熾熱,和小崔的心一樣。
馬里監(jiān)理穆薩每周末都要到小崔的“茶館”來。在廣州留學時他就已是中國綠茶的忠實粉絲,可非洲的茶葉銷售以紅茶為主,綠茶少見且昂貴,這讓他回國后著實苦惱了一陣子。第一次來小崔宿舍,在看到大罐大罐的龍井、毛尖、碧螺春后,穆薩甚至開心到當場拉著小崔跳起了非洲舞蹈。不出所料,小崔又在他的“茶館”里掌握了一門新外語:法語。變的是“茶館”位置,不變的是新“茶館”依舊熱鬧非凡,依舊解決著一個又一個新的工程難題。當項目結束分別時,老穆薩和馬方員工對崔延龍說:“CUI,Tu es parti, notre 'salon de thé' est parti, tu vas nous manquer.(崔,你走了,我們的‘茶館’沒了,我們會想你的。)”
馬里工友喜歡這個漸行漸黑的“崔”,不僅因為他的膚色日益本地化了,更因為他那份敬業(yè)和專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讓大家感動。
古伊那水電站項目地處西非熱帶氣候地區(qū),旱季最高氣溫可達48℃,且主體結構多為大體積混凝土,業(yè)主要求混凝土入模溫度不得大于30℃?!案邷貢r段澆筑時,現(xiàn)場混凝土入倉溫度高達33度。當時大家都很著急,整個團隊經(jīng)過數(shù)不清的晝夜反復試驗和摸索,增加了減水劑摻量、減小水灰比。同時對篩分廠堆料區(qū)搭設備料遮陽區(qū);拌合站制冷水加冰屑降溫;拌合機倉內通冷風機再次冷卻;混凝土罐車包裹。通過以上措施的改善,白天高溫時段澆筑混凝土時最高入模溫度為29.2度,滿足了要求,保證了施工質量?!贝扪育埇F(xiàn)在回想起這段新技術的挑戰(zhàn)和經(jīng)歷,仍覺得記憶猶新。
大型鋼構廠房屋頂施工,小崔和施工隊都沒有類似的施工經(jīng)驗,他親自跟著廠方技術人員沒日沒夜地現(xiàn)場學習。大型鋼結構梁的吊裝和安裝,錨栓的定位測量是關鍵,馬里古伊那水電站發(fā)電廠房共計128個預埋錨栓,每一個錨栓都經(jīng)過多次測量復核,最終無一返工。
正是靠著這種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2022年古伊那水電站項目完美收官。2022年12月,馬里總理阿卜杜拉耶·馬伊加在項目竣工儀式上稱贊該項目為中馬兩國友好合作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圓滿完成古伊那水電站項目后,小崔經(jīng)過短暫的國內休整,又回到了馬里,負責古伊那項目質量消缺和西非市場開發(fā)協(xié)助工作。當了總經(jīng)理助理的小崔,雖然在工地上“搬磚”的時候少了,可赤道的風和陽光不變,小崔被曬得黝黑的皮膚不變。
再見時,“老鄉(xiāng)們”不再笑話他的白嫩,只是小崔,卻也成了老崔。
2023年,老崔憑借出色的工作獲得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最美電建人”光榮稱號,在遙遠的西非續(xù)寫著新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