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又一年。霓虹燈下,路上行色匆匆的人群,似乎提醒著我們:農(nóng)歷新年的腳步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在外奔波一年的游子,帶著365份的思念和期盼,或扛起行裝或攜妻帶子,一掃寒冬里的風雪,奔向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家。剛出鍋的餃子、象征吉慶有余的吃食、孩子手里的紅包,似乎成為人們對過年的定義。如果再有幾掛響亮的爆竹,似乎會將“年味”更濃。
可是,當我們點燃爆竹的時候,是否會想過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1個鞭炮所產(chǎn)生的一氧化碳、細小顆粒物相當于2支香煙所產(chǎn)生的排放量。不僅如此,銷售、儲存、燃放鞭炮稍有不慎,就會引來火災、造成人生傷害。據(jù)統(tǒng)計,全國每年春節(jié)期間就有至少4成的火災事故是由于燃放煙花爆竹引起的。春節(jié)期間,空氣中的二氧化硫、PM2.5濃度均比日常平均值高出100%左右。平日里,PM2.5濃度大于500毫克/立方米就天氣預報局就會發(fā)布重污染天氣最高的紅色預警??筛鶕?jù)一項實驗結(jié)果表明:3只小鞭炮就能產(chǎn)生PM2.5的濃度就能達到紅色預警值的2.46倍,
如果在平日,你敢在PM2.5濃度12300毫克的時候,不戴口罩出門嗎?你肯定回答:NO! 那你為什么要在過年的時候,讓自己和自己的親人,甚至抵抗力遠不如你的孩子一起“暴露”在污染天氣超級紅色預警下“歡樂”地“吸霾”呢?
你也許會說:因為是過年嘛,沒有煙花鞭炮,會少了年味。
其實,“年味”只是特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于過農(nóng)歷新年一種主觀認識,并沒有固定的內(nèi)容和形式?!氨瘛钡钠鹪磁c當時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遠古時期,人們發(fā)現(xiàn)用火燒竹子的時候,會發(fā)聲噼里啪啦的聲音,可將攻擊人類猛獸趕走。而相傳除夕這一天,一種邪惡的猛獸“祟”會出來侵擾小孩,這時大人們要點燃“爆竹”嚇跑“祟”。
時至今日,無論是生產(chǎn)力水平還是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都與遠古時期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如今,爆竹聲少了,人們對藍天白云的渴望多了;磕頭拜年習俗的少了,利用春節(jié)假期舉家出游的多了;發(fā)紅包的少了,手機微信里“搶”紅包的人多了……不是“年味”淡了,而是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將“年味”的含義不斷擴展,不斷走向個性化、多元化。
沒有了鞭炮的燃燒污染,換來了我們頭頂?shù)囊环剿{天、一泓碧水,一座座為子孫后代留下的“金山銀山”,有了我們在難得的假期里,偕老婦幼心情舒暢的出游,暢快地呼吸新鮮的空氣;沒有了鞭炮的巨大聲響,換來了家中老人安靜地欣賞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怡然;沒有了鞭炮燃燒后的厚厚碎屑,換來了環(huán)衛(wèi)工人挺起的腰身和感激的笑容。
春江水暖鴨先知。新春的期盼不需要漫天的煙火,新年的祝福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緊張忙碌的一年已近遠去,新的一年即將到來。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守護我們家人的健康。過一個“沒有爆竹聲聲辭舊歲,只聞笑聲朗朗迎新春”的新年,背上行囊,趕上開往“家”的火車,就像歌中唱的那樣:“工作上的事和爸爸談談,生活的煩惱和媽媽說說”。因為家中有“爸爸張羅了一桌好菜”、“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