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語重心長地面對全體黨員鄭重強調??梢哉f,不論形勢如何變化,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風是對傳統(tǒng)文化基因的一種傳承,是領導干部清廉作風的一種體現,也是企業(yè)提質增效的必然需要。
“家”,小到家庭,大到企業(yè),都需要良好的“家風”來澆筑一道無形而又堅固的“防火墻”,建立一個廉潔、清正“小家”,從而構筑一個穩(wěn)固、健康的 “大家”。而在這“家風”中蘊養(yǎng)著濃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基因,其遵循的也正是我們所謂的“道德高線”準則。
嚴以修身立家風。修身養(yǎng)性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嚴以修身有著強大的文化底蘊。慎獨以存高遠,志高方長遠,長遠方成事。歷覽古今,修身是成就事業(yè)的基本條件。古人推崇“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格要求。孔子認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大人”和“圣人”,就是德行高尚、志趣高遠的人。有志之士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下,在“大人”和“圣人”的示范影響下,強調不斷通過提高自身修養(yǎng),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在這種文化訴求和社會實踐的相互作用下,成就了中華繁榮的燦爛文化。
家風好不好,家長、“掌門人”起主導作用。領導干部在家庭乃至企業(yè)中往往都是核心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是家規(guī)的模板、家風的旗幟,只有以身作則,恪守家規(guī)、傳承家風,才能為家人作出榜樣,營造風清氣正的廉潔氛圍。作為領導干部,就要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分清公私,明辨是非。把“慎”“省”作為嚴以修身的重要途徑,“慎”就是要心懷敬畏,手握戒尺,自我約束,決不逾規(guī)越矩。“省”就是要不斷反躬自省。自覺接受嚴格的黨內生活鍛煉,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多向基層干部、職工群眾學習。
健全制度促家風。如果把中國共產黨比喻為一個大家庭,那么《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就是這個大家庭追求的良好家風,與之配套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就是“家法”,一旦觸及,必將受懲,也就是說制度兜底助力培育良好家風的創(chuàng)新做法必不可少,那么,對于我們的企業(yè)來說,健全制度就是確保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工作順利進行的思想保障。
在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的“中國傳統(tǒng)中的家規(guī)”專題中,第一個被推出的家規(guī)是《鄭氏規(guī)范》?!多嵤弦?guī)范》,是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欽賜“江南第一家”的鄭氏一族的家規(guī)。“江南第一家”,即鄭義門,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zhèn),家族素有好學的風尚和孝義的名聲?!多嵤弦?guī)范》168條家規(guī)中,86、87、88三條涉及到為政廉潔方面,是針對出仕當官的人規(guī)定的。如86條:“既仕,須奉公勤政,毋踏貪黷,以忝家法。任滿交代,不可過于留戀;亦不宜恃貴自尊,以驕宗族。仍用一遵家范,違者以不孝論。”家規(guī)中,對子孫出仕為官、任滿離職等有明確規(guī)范性要求,違者被視為不孝。
古人早已意識到制度的關鍵作用,那么對于形勢復雜多變的今天來說,建設良好家風,不能單靠領導干部“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的自覺,還要通過法律和制度的手段,形成具有實際約束力的監(jiān)管機制。建立健全領導干部信息公開制度,嚴格執(zhí)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嚴格管理、嚴格監(jiān)督。建立健全常態(tài)化警示教育制度,加強領導干部黨風廉政教育,通過組織觀看廉政警示片、開展基層調研、征集廉潔建議等,增強廉潔意識,時刻提醒領導干部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完善外部監(jiān)督機制,積極拓展社會監(jiān)督渠道,完善舉報制度,強化“八小時之外”監(jiān)督管理,把干部監(jiān)督工作延伸到干部所住社區(qū),構建起組織、社會相互交織的干部監(jiān)督立體網絡。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對相關法律和規(guī)定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在“可執(zhí)行、可操作、可檢查、可問責”方面下硬功夫,著力形成有威懾力的“制度閉環(huán)”,防止形成“破窗效應”。
身體力行傳家風。在中國傳統(tǒng)廉政文化里,以廉為本是核心。古代先賢強調通過義利之辯,樹立“以廉為基”的利益觀。義利之辯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基本的爭論。儒家學者認為義利關系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生應該解決的首要問題。北宋哲學家程顥說:“大凡出義則入利,出利則入義。天下之事,唯義利而已。”南宋理學家朱熹說:“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可見義利觀是傳統(tǒng)文化中核心價值觀。《孟子·告子上》有“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盡心下》:“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很明顯,孔子、孟子的價值取向重義而非利。
廉潔清正的家風是許多歷史名臣、先賢的共同選擇,古有流傳著的“清官”故事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今有中國共產黨的無數革命家和領導干部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毛主席對子女的要求一向嚴格謹慎,子女們上學、看病一律不準說真名;周總理的“十條家規(guī)”,不僅是對親屬的嚴格要求,更是培養(yǎng)干部家風的極好教材;“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從小就教育孩子熱愛勞動、艱苦樸素,“不能搞特殊”的焦氏家風,成為新時代親民愛民、無私奉獻的一座精神豐碑。
這些傳統(tǒng)廉政文化中的“義利之辯”,對于今天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對于家庭,良好的家風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企業(yè),良好的家風是優(yōu)秀企業(yè)文化的積淀,治家與治企一樣,嚴是愛,松是害。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對照“六項紀律”找差距、查不足,及時整改,通過耳濡目染、身體力行傳承好家風,切實用“廉潔修身齊家”,涵養(yǎng)清風正氣,為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發(fā)揮正能量。(作者系大唐琿春發(fā)電廠紀委書記)
評論